英语英标记录
笔记参考视频来自up主英语兔:https://b23.tv/umX44N?share_medium=android&share_source=qq&bbid=1BE05DDD-5C38-4655-9B2A-7A985FF1F46244882infoc&ts=1615207087470
音标体系
音标体系有很多种:DJ音标、KK音标、韦氏音标、AHD音标等等
DJ音标
来自丹尼尔•琼斯教授出版的工具书《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nary》1963,此处从国际音标(IPA,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)中借了很多注音符号,给英语注音。
很多中国人从小学的音标是DJ音标
现在新版DJ音标在1988被此教授的学生修订
KK音标
来自John Kenyon和Thomas Knott编撰的美国发音词典《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》,其中大部分音标也来自于国际音标
在台湾地区被广泛使用,赖世雄老师使用就是KK音标
出现在大部分美语教材中
韦氏音标
来自韦氏词典《Webster`s Dictionary》
韦氏词典被大部分美国人从小使用
AHD音标
来自美国传统英语词典《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》
选择DJ学习
这么多音标体系选其中一种学习即可,我们选择DJ音标,原因如下
- 被国内大部分字典使用如牛津字典、剑桥字典、朗文字典
- DJ音标虽然最初被用来标注英式英语,但是用来标注美式英语也可以
长元音/i:/
- 和“医”发音相似
- 舌位更高(舌面更靠近硬腭)
- 嘴角要向两侧拉开
短元音/ɪ/
- 舌位更低(舌上方空间更大),在扩大就更像/e/
- 舌尖在下牙齿的后方
- 嘴角没有/i:/那么咧开
- 放音更“放松”
- 此英标最容易犯的错是把“医”短着读,也就是舌位过高,离硬腭太近
短元音/e/
- 双唇自然张开,口腔放松
- 舌尖在下牙齿后方,舌面平放
- 更向中文发的短促的“哎“,而不是”爱“
短元音/æ/
- 口型一定要张大,饱满
- 嘴角向两边拉伸
- 舌端在下牙齿后方,但是 不用刻意去顶牙齿
- 可以想象”同时“发/ɑː/和/e/。口型类似于/ɑː/,而舌位类似于/e/。
长元音/ɜː/
- 嘴自然张开,唇和舌都自然放松
- 像普通话中的”饿“
- 确保发音时间足够长
- 单词字母拼写有er、ear、ir、or、ur
短元音/ə/
- 嘴自然张开,唇和舌都自然放松
- 像普通话里轻声”么“的韵母
- 不要重读,轻轻的让气流冲出声带自然读出
- 重读、变长->/ɜː/
- 通常代表元音字母a、e、i、o、u、y的发音
- 这是一个特殊英标,永远不会重读。因为说话者在不需要强调某个音时就用它来代替,为了在某个音上减少所花的时间,弱化成一个“中性的默认音”
- 弱读:特别是在句子中很多单词都不读成原本的发音,弱化成/e/发音。如I can try to do it —> / aɪ k==ə==n traɪ t==ə== du: ==ə==t/
- 有时候会省略不读。当单词句子读快了就会被省略
长元音/ɑː/
- 和”啊“(汉语拼音a)相似,但不完全相同
- 口型更大,发音更靠近口腔后部(舌根处)
- 发音时长要足够长
- 此英标最长见的错误就是口型不够饱满或发音过于短促
短元音/ʌ/
舌尖在牙齿的后方,舌头平放
发音靠口腔中后方
近似普通话中”啊“,但是口型没有那么大,时长更短
美音中/ʌ/读/ə/,只是更重读
短元音/ʊ/
- 和普通话”呜“相似,但并不相同
- ”呜”双唇噘成小圆圈,但/ʊ/嘴唇没那么撅,更放松,时长更短,发音更靠后
长元音/u:/
- 和普通话”呜“相似,但并不相同
- ”呜”双唇噘成小圆圈,但/u:/唇型状更扁,嘴角向两边拉伸
- 发音部位靠口腔后部,不要错误发成“淤”
- 最常见的错误将此音发音成“呜”。类比too与兔
短元音/ɒ/
- 和普通话“凹”相似,但并不相同
- 嘴型更小,时间更短。而且凹有口型变化,/ɒ/没有
长元音/ɔ:/
- 和普通话重“哦”相似
- 嘴唇要撅起来,圆而外凸,肌肉较为紧张
- 口腔后方发音
双元音/eɪ/
/e/和/ɪ/一前一后快速紧密发出,口腔是有变化的
类似拼音中的ei
常见错误读音
- 读成ai
- 当n跟在后面时,把/eɪn/读成/en/
对应KK音标中的/e/
双元音/aɪ/
- 与/eɪ/一样,发音时口腔是要有变化的
- 类似“爱”的韵母,但是发音更饱满。确保张嘴和口型足够大
- 常见错误:口型过小,不够饱满
双元音/ɔɪ/
- 由/ɔ:/和/ɪ/一前一后紧密发出,发音空腔是有变化的
- 常见错误:把/ɔɪ/读成/ɔe/
双元音/aʊ/
- /a/和/ʊ/连读
- 类似于“嗷”,但是口型更大更饱满,发音更长
双元音/əʊ/
- /ə/和/ʊ/连读
- 类似于“欧”
- 对应于KK音标的o
双元音/ɪə/
- /ɪ/和/ə/连读
- 常见错误
- 通常是/ɪ/和/ə/两者的错误。错读成“医”,”饿“
- 从/ɪ/到/ə/过度时舌端上扬往口腔后部上扬,导致末尾/ə/误读成卷舌
双元音/eə/
- /e/和/ə/连读
- 常见错误,通常是/e/和/ə/的错误,错读成”爱“,”尔“
双元音/ʊə/
/ʊ/和/ə/连读
常见错误:把其读成/ɔ:/
辅音/p/
- 如果p后有元音,则为送气音,类似”婆“的声母
- 如果p后紧跟s,则不是送气音,类似普通话”菠“的声母(b),汉语拼音的(并非英语/b/)
- 如果p后紧跟某些辅音,嘴巴闭上就基本完成发音——不完全爆破音
这种不同的发音在语言学上被称作”同位异音“或”音位变体“
辅音-爆破音/b/
- 是浊辅音,声带振动。与拼音中的b不同,拼音是清音。发b时,需要加强声带振动
- 普通话中不存在相似发音,但在某些方言存在,如上海话”==旁==边“
辅音-爆破音/t/
- 如果t后有元音,则为送气音,与”兔“声母基本一样
- 如果t紧跟s,则不是送气音 ,类似普通话”刀“的声母(d),汉语拼音的(并非英语/d/)
- 如stop
- 如果t后紧跟某些辅音,嘴巴闭上就基本完成发音——不完全爆破音
- 如setback, forget me
辅音-爆破音/d/
是浊辅音,声带振动。与拼音中的d不同,拼音是清音。发/d/时,需要加强声带振动
普通话中不存在相似发音,但在某些方言存在,比如上海话”==代==表“,”==头==脑“
在美音中,和/t/一样会有闪音的读法,鼻音也会影响d的读音
辅音-爆破音/k/
- 如果k后有元音,则为送气音,与”开“声母基本一样
- 如果k紧跟s,则不是送气音 ,类似普通话”改“的声母(g),汉语拼音的(并非英语/g/)
- 如sky
- 如果k后紧跟某些辅音,嘴巴闭上就基本完成发音——不完全爆破音
- 如doctor, backdoor,make dinner
辅音-爆破音/g/
是浊辅音,声带振动。与拼音中的g不同,拼音是清音。发/g/时,需要加强声带振动
普通话中不存在相似发音,但在某些方言存在,比如上海话”==共==同“
在美音中,和/t/一样会有闪音的读法,鼻音也会影响d的读音
辅音-摩擦音/f/
- 和普通话中“夫”的声母几乎一样,上唇轻轻触碰下唇,气流想外通过唇齿之间,声带不震动。
辅音-摩擦音/v/
- 发音其实就是声带振动版的/f/
- 在普通话中几乎没有,但在有些方言中有,比如上海话“吃==饭==”
辅音-摩擦音/s/
- 上下牙齿基本闭合,舌尖在赤缝后方,让气流通过齿缝冲出
- 和普通话中“斯”(拼音s)几乎发音一样
- 发声时声带不震动
辅音-摩擦音/z/
/z/和/s/很像,区别就在于/z/发生时,声带振动
与拼音中的z不同,拼音中是爆破音,这个是摩擦音。
在普通话中几乎没有,但在有些方言中有,比如上海话“==事==体”,“==重==要”
辅音-摩擦音/θ/
- /θ/和/ð/与/s/和/z/一样,不同在于舌尖不在上下牙齿后方,而是在上下牙齿之间,被轻轻咬住。气流通过舌尖和牙齿的缝隙向外冲出
- 发声时声带不震动。可以想象成“斯”的发音的大舌头版本
辅音-摩擦音/ð/
- 同样需要咬住舌头,是/z/的咬舌版本
- /ð/和/θ/很像,区别就在于/ð/发生时,声带振动
辅音-摩擦音/ʃ/
- 舌头前部微卷,接近上齿龈后,气流从舌头硬腭和上齿龈的缝隙中通过,产生摩擦而成
- 发音时声带不震动
- 和汉语拼音sh很像,区别在于sh的发音舌端更靠后。但是区别很细微,按照sh发音问题也不大
- 常见错误:发成s,平舌音翘舌音不分
辅音-摩擦音/ʒ/
- 同/ʃ/,舌头前部微卷,接近上齿龈后,气流从舌头硬腭和上齿龈的缝隙中通过,产生摩擦而成
- 发音时声带振动。可以理解为振动版的/ʃ/
- 和汉语拼音r有点像。/ʒ/舌端里硬腭距离更小,而r发音舌头更往后卷
- 常见错误:当成r来读、当成zh来读、
辅音-破擦音/tʃ/
- 可以理解为爆破音/t/和摩擦音/ʃ/ “同时”发出,声带不振动
- 和拼音ch非常像,但ch舌端更靠后。但差别很微妙,按照ch来读问题也不大
- 是一个送气音,是浊音
- 常见错误:发成c
辅音-破擦音/dʒ/
/dʒ/可以理解为声带振动版的/tʃ/
类似zh,但zh舌端更靠后。但差别很微妙,按照zh来读问题也不大
不送气,是清音
辅音-鼻音/m/
- 在元音之前,则和拼音m相似。双唇闭拢,舌头平放在口腔里,气流从鼻孔中出来,声带振动
- 在元音之后,发音相似。但只是双唇闭拢,轻微通过鼻子出气,比第一种情况鼻音弱一点
- 常见错误:在元音之后的发音,有些人会加一个不存在的元音/u:/,读成母
辅音-鼻音/n/
- 在元音之前,则和拼音n相似。双唇自然分开,舌端抵住上齿龈,气流从鼻孔中出来,声带振动
- /n/要比/m/的舌位高一些,尤其是舌端部分
- 在元音之后,发音相似,轻微通过鼻子出气,鼻音更弱一些
- 常见错误:在元音之后(an,en,in,on,un)
- an,汉语拼音读安,英语里重读时多半读/æn/,
- en,汉语拼音读恩,英语里重读时多半读/en/,
- in,汉语拼音读因,英语里重读时多半读/ɪn/,两者相似,但英语鼻音更重,所以/n/要读明显
- on,汉语拼音不存在,但是有ong,ang。英语里重读时多半读/ʌn/
- un,汉语拼音读恩,英语里重读时多半读/ʌn/,
- 字母n读作/en/,而不是恩。NBA,“n95”,n次方
辅音-鼻音/ŋ/
和/n/相似,但是舌后端抵住软腭,而不像/n/一样舌端抵住上齿龈。
/n/、/ŋ/之分,类似于拼音中的/in/、/ing/;/en/、/eng/之分。但是普通话的后鼻音往往没有英语中明显,保证舌后端抵住软腭
不同于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,英语中/ŋ/发音会更强调,尤其是ing后出现了元音字母,连读,这个音会更明显
- 比较long 与 龙
- singer
- singing
- sing it
常见错误
- /ŋ/没读到位,后鼻音当前鼻音读
- 把ng拼写的末端g,当成/g/来读。比如把ing拆分成in+g,而不是i+ng。只有bigger这样的拼写,才有/g/的音
辅音-摩擦音/h/
- 舌面后部抬起接近硬腭,形成缝隙,让气流向外通过,声带不震动
- 和拼音h类似,但不完全相同。/h/舌位更低,气流摩擦没有h明显。但区别微妙,用h来发音问题也不大
辅音-半元音/j/
舌端往上抬像硬腭,与元音/i:/发音类似,但是舌位更高一些
气流从舌面和硬腭之间通过,产生摩擦出声,声带振动
与拼音中y相似。往往听上去像元音/i:/或/ɪ/,所以被称为半元音
在拼写中j一般发/dʒ/,而/j/一般代表字母y发音
辅音-半元音/w/
双唇突起,向外凸出,气流冲出发音,声带振动
与拼音/w/相似,往往听起来像/u:/或/ʊ/,所以又称为半元音。/w/是动态的,拼音中w是静态的可以持续发音
w开头的单词基本都是/w/开始,而不是/u:/或/ʊ/
辅音-摩擦音/r/
英音中当字母r出现在元音之前
- 双唇突出并圆唇,舌尖上扬,气流从舌面上方滑出,声带振动
- 与拼音中r类似,但并不相同,发英音时/r/有圆唇动作,并且/r/舌尖指向上齿龈,r指向硬腭
英音中当字母r出现在元音之后
- 一般不发音,或读作中央元音/ə/
- 如果出现在单词词末,而下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头,则连读时一般读出
- bear it
- frar us
- gear up
美音中,当字母r出现在元音之后时,字母r往往会让元音“r”化,而在英音中则一般不发言或者当作中央元音
辅音-舌边音/l/
如果字母l后有元音
- 舌尖抵住上牙齿后方,让气流从舌两边(侧边)滑出,同时舌尖离开上牙齿后,声带振动。所以l又被称为舌边音,或舌侧音
- 和拼音l发音基本一致
- 通常被称为 清晰舌边音 或 清晰L
如果字母l后没有元音,尤其在单词结尾时
- 舌尖和元音前的[l]一致,但是舌尖不离开上牙齿,声带振动
- 可以理解为[l]发音发一半
- 通常被称为 模糊舌边音 模糊L
字母l不发音
辅音-破擦音/ts/
- 爆破音/t/和摩擦音/s/构成,同时发出,声带不震动
- 和拼音c基本一样
- 是送气音,浊音
辅音-破擦音/dz/
- 爆破音/d/和摩擦音/z/构成,同时发出,声带震动
- 可以理解为振动版的/ts/
- 和拼音z基本一样
- 不送气,是清音
辅音-破擦音/tr/
- 爆破音/t/和摩擦音/r/构成,同时发出,声带不震动
- 比/ts/更卷舌,类似ch
辅音-破擦音/dr/
- 爆破音/d/和摩擦音/r/构成,同时发出,声带震动
- 可以理解为振动版的/tr/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